喉嚨紅腫疼痛,很多民眾認為需要服用抗生素,哈佛大學附屬醫院傑弗銳·蘭德醫師表示,細菌引發的喉嚨腫痛才需要投予抗生素。

傑弗銳·蘭德醫師醫師指出,感染造成的喉嚨痛多數由病毒誘發,除非合併細菌感染,才需要處方抗生素。

一部分喉嚨疼痛為扁桃腺炎,反覆發作,即所謂慢性扁桃腺炎。多數在休息、攝取液體就會慢慢改善。細菌感染時,才有必要給予抗生素。

貝比菲斯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入秋後,是國人的登山的旺季,雪霸國家公園內,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就有51座,是登山客挑戰的好去處,每年申請入園的遊客眾多,不過這3年來,光是疑似高山症發作通報救援的案例就有8件,因此呼籲民眾,爬山前一定要先做好預防措施。

秋高氣爽,正是登山的好時節,健行爬山,促進健康還能連絡感情,不過有一個問題常常被人忽略,就是海拔超過2000公尺以上,就有可能會引發高山症,嚴重時,還得請空勤隊吊掛送醫,造成不小的社會成本。

3年來,雪霸國家公園發生八起疑似高山症通報救援事件,台灣因為地形落差大跟登山形態的關係,登山民眾幾乎沒有調適的過程,醫生建議,爬山前,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,減少高山症發生的機會。

貝比菲斯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吃下肚的食物會影響腸道內各式菌種的比例,但殊不知這些菌落也會改變人類的飲食習慣。《生物實驗》期刊最新發表報告指出,腸道內數以百兆計的細菌為求生存,會影響人類的食欲及攝食習慣,促使人類吃下有利於部分菌種繁殖的食物,卻可能引起肥胖或癌症。

「腸道內菌群會影響消化系統,而消化功能又與內分泌、免疫及神經系統緊密連結。」亞利桑那州大心理學教授阿希娜阿提皮斯解釋,腸道內細菌會分泌類似「多巴胺」或「血清素」等「神經傳導物質」,改變負責連結大腦與消化道的「迷走神經」運作,讓人類「愛上」、「討厭」或「渴望」某些食物及營養成分。

【腸道菌左右行為】 《紐約時報》分析,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、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及新墨西哥大學團隊發表的觀點,並非「異想天開」,因為過去多項研究已證實,生物消化道中的菌類會「控制」宿主行為。例如實驗鼠腸道內菌落被改變後,可能出現急躁、記憶受損、對糖水成癮,或「離群索居」等異常行為。

貝比菲斯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